第七章(1/2)
婚姻带给你的转折
我没有理由不将婚姻算作人生转折点之一,事实上,它是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恐怕,我侵犯了小说家乐于描写的领地,小说家是最爱描写爱情和婚姻的。也许年轻人不愿意听别人说三道四,愿意爱谁就爱谁,当然也不愿意听我谈谈我对婚姻的看法。我非谈婚姻不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之一。而且,婚姻确实值得我们一谈。很多年轻男女没有深思熟虑就草率恋爱成婚,确实让人难过。他们总是嬉笑着就把终身大事搞定了,多多少少有点愚蠢。更奇怪的是父母总是有意不给子女提供婚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某位名人曾经口出名言说,如果婚姻完全由法律安排包办,它也一样幸福快乐。那天,我读了本由考古协会再版的《十七世纪牧师日记》。里面有篇教区长的日记写道,他有意安排自己的侄女和附近牧师的儿子结婚,一点儿也不觉得侄女会违背他的意愿,因为他十分确定这桩婚事特别门当户对,肯定幸福美满。也许教区长的想法是对的。世上有些人根本没主见,没法自己决定终身大事,那么最好是能有别人替他们安排。
像这种情况,约翰逊博士就说包办婚姻最好。看看仁慈的霍尔主教在美丽的萨福克郡安居下来的经历吧,他就是这么个例子。
“我的生活孤独简单,一个人打理一切。两年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该结婚了,毫不奇怪上帝马上让我遇到了合适的。星期一圣灵降临节我和严肃可敬的格蓝迪吉传教士步行离开教堂去参加婚礼,在举办地门口我看见了一位清秀温和的淑女。我问格蓝迪吉传教士认不认识她。‘是的’他说,‘我跟她很熟,我还想给你说媒呢。’我想让他多讲讲那位女士。他说她是他很尊敬的乔治维尼夫先生的女儿,父女俩住在布莱顿汉姆。格蓝迪吉觉得她和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已经和她父亲谈过这件事了,他觉得她父亲会很乐意这门亲事的。格蓝迪吉告诉我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他还跟女方说我谦逊、虔诚、性格好,还有其他很多优点,我都应该充分展示给她看。我听从了上帝的安排,最终和她结成幸福的伴侣,一起度过了四十九年的时光。”
席勒(注:1767—1845,德国学者,著有具有影响性的评论文章,翻译过数部莎士比亚的作品,并作有诗歌)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也对婚姻有着颇有见地的认识:
“最后,我们认为人性中即便是最强有力的本能也需要道德的约束和管制。文明国度里高贵的人们在人生最美好、最纯洁的时光里,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道德关系,自发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看齐。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看齐是人心向善的自然反应。人心向善、赤诚向爱提高到忠诚的高度,就是庄严奉献。顺从天意才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生于尘世,人心向善是上帝最早、最先赐予的福祉,是道德的避难所。人心向善是一切种族和民族幸福以及道德利益的基础。爱使我们心心相通,将家人紧密连接在一起。爱是母爱,是孝心,是手足之情,是亲情,它无比坚强、无比美丽。它将无形的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是人类精神世界内在的灵动生命力。我们必须考虑家庭教育问题。我说的家庭教育是下一代的道德培养问题。
“无论国家或个人建立了多少优秀的教育机构,无论这些教育机构是出于什么样的特殊方面或目的,无论这些教育机构是为了什么阶层或年龄段服务的,教育首先都必须是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是教育的起始点。当男孩成为男人,身体成熟、心智成熟;当女孩长成女人,离开父母的庇护,成立自己的家庭,家庭教育也就完成了、终止了。当身处危险、腐败的社会,人们才感到家庭是人类政治和社会双重框架的基础。但当人们认识到这点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都能引用无数例子证明这一点。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家庭内部的道德革命都会引发社会巨大的政治混乱,使整个国家陷于混乱之中,使本来井然有序、管理清明的国家毁于一旦。当大楼周围的栅栏和绳索开始松动,楼顶就开始摇晃,地基也开始摇晃,突然袭来的一场暴风雨就会轻而易举地把大楼摧毁。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星星之火就能点燃干枯的大厦。”
结不结婚其实很简单,要么是深思熟虑结婚,要么是盲目草率结婚;还有现在年轻人是不是结得起婚。以前人们热烈讨论过一个特别老的话题。伦敦有个公司警告雇员说,如果谁一年挣不到三百五十英镑还想结婚就得被开除。大家都觉得这条规定太武断、太不公平,甚至还违法。我们的法律谴责任何限制婚姻自由的行为。法国人结婚生孩子是完全出于利益目的。他们人口稳定,有时人口增长率稍高,有时增长率偏低。婚姻理念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道德生活。1870年战争爆发的时候,法国和德国的人口处于正好平衡的状态。据一般情况统计,几年之后,德国人口将会是法国人口的两倍。国家没有出台任何政策限制结婚,社会观念也没有限制婚姻。可是如果钱不够就结婚,年轻人将来会面临很多严重问题。他要是想结婚,他最要好的朋友会说:“不要仅仅因为你成年了就想结婚,尽管结婚是成年男子的社会基本权利。如果你成功地将这个观点灌输给那个你心爱的人,我不会反对你结婚。但是切记,你不能摆脱社会,摆脱世俗的观念,逍遥于世。没有多少钱还想结婚,一旦结婚,你就会因为钱不够而陷入重重困难。如果你已经做好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能够放弃奢华优越的生活,可以没有仆人,可以放弃原来的社会人际交往,搬到异地,像加拿大荒地去;如果你可以辛勤工作,不知疲倦、勇敢地面对各种不可知的艰苦生活,那么即便婚姻生活再贫穷,我想你也有充分的理由结婚。但要记住婚姻契约上写的话,‘无论是疾病、贫穷、幸福还是悲伤,不离不弃’。”可以说,如果人们能清醒理智地看待婚姻,并且清醒理智地过日子,刚开始日子也许会苦点儿,但最终日子会越过越好,弥补刚开始时的不足,也许最后比别人还好些。
有些人认为婚姻的幸福程度是受物质基础所左右的。诚然,婚姻生活的不幸有时是因为钱包太瘪,但更多的是因为其他原因。英国人容易夸大经济困难,低估道德困难。打算结婚的人要考虑的不是他的抉择是不是会受穷,而是他的抉择是否正确。婚姻的幸福是不应受外界影响的。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大卫科波菲尔》中也说:“没有什么不和谐能比得上心灵和理想的不和谐。”新约在谈到婚姻问题时很直白地说:“如果两个人不同意,他们又怎能走到一起去呢”圣保罗说妻子能否确定救得了丈夫,而丈夫又能否确定救得了妻子呢英文版的新约翻译的这句话有误,原文正确的意思应该是:“如果你相信不可能改变你的异教徒伴侣的信仰,不可能成为人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不愿意在一起就不要坚持。”教会也是这么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是对婚姻的终极解释。”斯坦利主任说。这句话最终解释了也促成了克洛蒂尔达和克洛维斯、伯莎和埃塞尔伯特的婚姻。最终使两个王国——英国和法国都皈依基督教。尽管从婚姻角度说英国和法国皈依基督教并不准确。赌博式的婚姻解决了最严肃的宗教问题。新约第十四句解释了婚姻的基本性质和作用。家庭内部和谐是能解决宗教信仰分歧问题的。
婚姻生活中存在大量不幸。信仰宗教的人如果找了不信宗教的人做伴侣就失去了真正幸福的基础。夫妻理念相同才能敲出和谐之音,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我承认如果思想、品位和谐,并且属于同一个生活阶层,没有共同理念的夫妻也有过得很幸福的。不平等的婚姻肯定不会幸福的,虔信宗教的人如果硬是和不信宗教的人在一起,将来肯定会非常痛苦的。
不幸的婚姻会给双方造成伤害,尤其是女方。婚姻生活的烦恼和不幸一般都是由双方造成的。作为普通人,我们都相信这个观点。仔细研究历史都能明白失败的婚姻中一般只有一方是错误的或应承担错误的主要原因。幸福的婚姻要靠两个人去缔造,而破坏一桩婚姻仅需一人之力。不善良的人或不相信基督教的人一般都任意妄为、自我放纵、藐视事实、无端指责他人,这样的人和幸福是无缘的。
我记得有个可怜人有一天来向我诉苦,问我该怎么办。他确实很难过,结婚这么多年,一直都很痛苦。他的身体状况很糟,我毫不怀疑这是精神痛苦造成的。他的老婆一直虐待他,他生病了也不照顾他,还让孩子们照她那么做。她总向孩子们说爸爸的坏话,说他爸爸欠了一屁股的债,经常酗酒,名声毁了,生意也完了。他就没干过什么好事。他最后一次受伤实际是对他最好的惩罚。他问我该不该离婚,该不该离家单过。我不太喜欢这个问题,因为这事太难办了。我不知该怎样回答,又不能不回答。如果是老婆离开老公而不是老公离开老婆,这事就简单了。圣保罗说过,无论是兄弟还是姐妹都不应受不幸婚姻的束缚,约翰韦斯利给我们立了一个好榜样,“不去不来”。最后我想清楚了,如果他的健康状况需要安静细心的照顾,那他就应该离开他的妻子,离婚是对的。但我也告诫他不能因为妻子脾气坏、忍耐力差而离开妻子。如果那样他得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行为使她这样的。据我了解,我觉得他应该承担绝大部分责任。我尽我所能安慰了那个可怜人,他就回家了。后来,他再也没有离开过他那个糟老婆。他的身体状况太糟,经不起折腾了。和他的坏老婆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他一天比一天憔悴。没人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生与死的对抗。他最后死于肺结核。正如那句希腊谚语所说,死亡是治疗一切疾病的大夫。在教堂祈祷时常说的话——“解脱一切痛苦的快乐的事——就是死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