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古与新(1/2)
王淮是很欣赏姜然的,应该说是非常欣赏,婉约词,他写的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这都是可以流传千古的名篇。
无论是《声声慢》,还是《如梦令》,乃至于,姜然送给他的那首无题诗,哪怕是文学最为璀璨的年代,也会是最耀眼的篇章。
“只是可惜了,生在了现代。”王淮笑着摇了摇头,“现代人浮躁,且难以静心忍性,生活偏向于更为快速的解压方式,很难沉下心来做学问,所以,就造成了文学上很多的先天不足。”
氛围失去了,另外,现代分文理科,王淮一直是隐约排斥的。
哪怕是理科,也要学习文的东西,这样,对于自己所处的国家,对于整个世界,都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见到一些名流政要之后,侃侃而谈。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理工,都是为了机械化和现代化去服务的,这些东西,也是国家提倡的,王淮自然不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去反对,毕竟有些东西,总要有人去做。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那太狭隘了。
所以他看到姜然以后,就觉得,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才是文人该有的样子嘛。
不被世俗所累,文字超乎天外,但凭想象观摩,得一二诗篇,换三两酒钱......
“王教授,该上课了。”
“好嘞,马上到。”
......
工期很紧,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图纸方面的问题,已经浪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这段期间投入也很大。
来到了现场,大多数人在这里肩挑手提的忙碌着。
每每看到古建筑赏析,总会在后面加上一句,“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在古代,大兴土木的话,可能要抽调巨大的劳动力。
而现代,机械化则是省了不少的力气。
赵庆给姜然讲解着进展情况。
“我们这边的偏殿的框架已经搭建好了,完全按照图纸施工,规格方面,也都按照您标注的材料去做的。”
姜然看了一眼,结构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预算做好,我们这次虽然不要求赚多少,但是别亏了。”
“这个放心,只要是施工过程不出什么问题的话,预算还是很稳的。”赵庆笑着介绍道。
很快,经理赶了过来。
是个中年妇人,戴着安全帽,一身洗得发白的衣裳,妆容朴素,完全没有架子,离着很远,打着招呼,“姜部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