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犀利提问【第二更】(2/2)
如果俞海钦狂言要赶超索尼松下,这当然就是一则极具震撼力的新闻了
俞海钦向秦宣云示意可以有下一个提问了。
“那位新华社记者吧”秦宣云将倒数第二个机会给予了内地的媒体。
那位中年男记者有些喜出望外,他刚才已经提问过,这次只是尝试一下,没想到居然又被点到了,“感谢秦董给我再一次的机会,我想要问一下田院长。”
田御翔脸上露出笑意,“难得有人问我,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
底下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不论是之前的雀牌录像机,还是现在渐渐拥有国际声誉的天工元件,包括这次的vcd,都是天工研究院的成果,作为一个成立不足十年的研究院,是什么让天工拥有了这样的实力,另外这对内地其他的企业有什么指导意义么”
“咳咳,感情这位先生是觉得功劳都是天工的,紫禁城吃了白食”俞海钦清咳两声,“面无表情”地酸溜溜说道。
这两位倒是一对活宝,不过这么一来,整个场面却是越发活络起来,察觉到这一点的人不免对台上两位企业家大为钦佩,今天这样的场面,可能许多的媒体在写稿的时候不免都会偏向紫禁城这边一点,这倒不是说别的,文章本身是有情绪的,这个就基于写东西的人在获取这个信息的时候的心情了。
“俞总刚才说的基本是实情,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田御翔嘴角一扯,不等下面哄堂大笑,赶紧转入了正题,“关于天工的发展,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掌握了研发能力,掌握了创新的思想,才能有一飞而起的基础和条件。天工的初期,最大的投入就是技术的积累,有自己研发的也有购买的,可以说天工的起步是站在了一个高度的,所以这一点,我还是要感谢这个行业的孵化和哺育。除此之外,天工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很明确的,比如雀牌录像机,今天的vcd视碟机,我们都‘施舍’给了紫禁城电子,而只保留了元件的工厂,我们相信对于天工,做专做精是正确的方向。”
“至于您说对内地的企业的指导,指导不敢说,如果说能有一些可以为人借鉴的话,那么创新和自主,我觉得是我们内地的企业要做的,很多企业因为比国外的同行起步晚,就干脆不投入研发,甘心做二流,做三流的下游产业,只是比较短视的”
田御翔语气比较温吞,不如俞海钦有力量一些,但是和风细雨非常容易让人听进去,这就是不同的人格魅力了。
第三个问题,惯例是给香港本地的媒体的。
《星岛日报》得到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