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底气(1/2)
杨一虽然是重生者,但也没能全知全能到,瞬间就体会出面前这个高级官僚的内心真实想法。但他在前往魔都之前,就有了最基本的方针,那就是坚定、本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借用年纪优势夸夸其谈搞大战略放大嘴跑。所以尽管他没能在第一时间,就品味出秦志远问话的真实含义,但应对却并不显得拘谨,至少在对方看来是水准以上:“最开始的时候不觉得,那时还认为自己有点儿小天才,能干出好多人在我这个年纪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随着阳一文化的发展,时间越久,我就越觉得自己太小看这个世界,小看现实了。可能在某些大方向,还有具体到文字工作方面,我有一定的天分,可至少在公司经营方面,的确还力有未逮。所以等阳一文化搬迁完成后,首要工作就是完成职业经理人制度,我自己嘛,还是去再充一下电比较好。”
“具体的文字工作,这一点我也有所耳闻,小杨你的那本《土疙瘩》,据说在作协和文联那边评价很高啊。但是这个大方向,具体是指什么”秦志远依旧是不疾不徐,但在这种不疾不徐中,却无意间开始露出锋利一面。
“前瞻性。可能这么说显得有点过于自大,但这种自大,作为我个人来说,是有一定的底气的。”
杨一微微思索了一下,其实他的这种思索只是单纯的某种姿态,而并非现场需要:“比如云中书城的建设,在越州建立起来的这个文化摩尔,最少五年内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人文精神的建设方面,所带来的正面效益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上在云中书城开幕后的半年内,京城、鹏城都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综合性大型书城……”
“这个的确是这样,京城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的确有些效仿你们云中书城的味道。不过提前半年,怎么都不能说是前瞻性吧”秦志远舒展了一下眉头,似笑非笑地摇头点评道:“如果考虑到王府井新华书店的性质,他们在筹备阶段,就很容易在某些细节问题上纠葛不清,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加到一起,到最后落后你们云中书城半年时间竣工,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当然,这也是单位性质决定的,有些问题不好多说。”
杨一点点头,率先同意了对方的说法,然后打开自己身边的黑色公文包,取出一摞足以称之为厚实的文件出来:“您说的这些我也很认同,所以还准备其他方面的相关资料。我想,这些东西足以证明阳一文化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了。”
当先拿出来的,还是云中书城的记录,销售记录。杨一把表单放在对方身前,指了指上面详实周全的数据:“一个书店的销售记录,应该能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书店决策者的目光了吧虽然都是综合性大型书城,但只要从事这个行业,就不可能不出现对销售情况不好的书籍,做出返单下架的处理。而我们云中书城进购书籍的实际销售率,最低也是63.7,而在这之前,全国书店的平均销售水平,都保持在58以上。我们的最低比其他人的平均水平线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秦秘书长找个新华系统内部的人员问一下就知道。”
秦志远眨了眨眼睛,对于这些数据背后,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他虽然还有些不了解,但这不妨碍他得出最直观简单的结论:“也就是说,别人购进了10000册各种各样的图书,最后只卖出了5800本,而你们卖的最差的一本图书,也是购进100册而卖出了63册”
杨一笑着点点头,虽然这个理解很粗浅很笼统,但在大方向上并没有任何错误。
“这份眼光确实不错。”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即便是秦志远,也无法再对云中书城的营销策略,以及杨一在相关方面的眼光产生质疑。
选对一本畅销书不难,甚至有些教育书店,直接就只经营教辅类图书,几乎不存在教材卖不动,担心经营成本的问题。但前者除了考虑经销商的眼光之外,也要看市场风向和运气问题,后者更是取巧,得益于华夏的社会观念和“一考定终身”的大环境大风向。
而云中书城既不是靠教辅类图书支撑场面,也并非运气好到逆天,把所有的畅销书都收集到麾下。从眼前的销售记录上来看,还有很多销售率在60到75之间波动的图书,这种图书并没有畅销书那种走货空仓的实力,但是却实实在在支撑起了云中书城的销售额度!这一类可以被称之为“长销书”的第二梯次图书,才是真正考虑一个图书经销商眼光的商品。而从记录上来看,云中书城……或者干脆说是杨一,的确是很有眼光的。
面前的这份成绩单确实很耀眼,而且秦志远也不担心对方造假,这种东西,联系工商税务部门稍微清查一下,就能搞到最原始的账面记录,如果是想要在魔都扎根,阳一文化还不至于胆大到,或者说傻到欺上瞒下的地步。
但这些还不够,仅仅只是一个图书经营,并不能代表阳一文化作为一个文化集团产业,所拥有的长远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很简单一个道理,你卖书卖得好,是因为你了解消费者对书籍的真正需求,可换了其他方面呢说不定让你卖菜都会亏本。
杨一的底牌,自然不只是云中书城的销售记录,而且为了和越州那边达成交易,云中书城最终是要卖掉的,就算经营的再好,也不关阳一文化以后的事了。
所以他立马拿出了第二份调查数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