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三国机密 > 第二章 丧金为谁而鸣

第二章 丧金为谁而鸣(2/2)

目录

杨修一指张辽:“你们慢慢商量,若有定论的话,告诉张将军便是。”

颜良瞥了一眼张辽,眼神意味深长:“怪不得你支支吾吾,原来早就傍上了粗腿,好,好!”也不知这两声“好”是赞叹,还是嘲讽。

张辽几乎郁闷得要吐血,杨修这轻轻一句话,固然是破解了自己输诚血书的困局,可也把他拖下更深的水里。关键是,自己偏偏还无从辩解,只能继续保持沉默。颜良把马刀收入鞘中,霍然起身拍了拍手:“时辰已晚,杨公子的意思,我带回去让老沮参详。天子的面子,我猜他总能卖上几分。”

“只怕将军归途,会有险恶啊。”杨修微微一笑,加了一句。颜良停住脚步,回头一脸疑惑。杨修伸出三个指头:“将军此次轻军而出,曹军早有觉察。如今算上张将军,一共有三路人马正准备合围。”

“哼,我就知道公则那狗东西不安分……”颜良恨恨骂了一句,随即不屑道:“曹军那些士卒,土鸡瓦狗而已,我五百精骑,纵有万人也不惧。何况——”他把眼神飘到张辽身上,“张将军既然同为汉臣,想来也不会痛下杀手。”

杨修惫懒地拿出骰子,指尖滑动:“名义上,总是要打一打的,不然曹贼会起疑心,对汉室不利。不过将军宽心,辅翼汉室的忠臣,可比你知道的更多。”说完这句,杨修凑近颜良,说了一句话。颜良听罢,未发一言,一打手势,和亲卫们迅速离开了小庙。

小庙恢复了安静,张辽搓搓手,疑惑地问杨修到底说了什么,杨修若无其事地回答:

“我告诉他,关羽关将军是忠义之士,降汉却不降曹。”

黄河岸边,两股军队发现了彼此的存在。二长二短的信号从号角里吹出来,训练有素的袁军主骑们开始大声喝叱骑兵变换队形,其中一半的骑手摘下得胜钩上的短槊,把身体伏下来,排成一条横列,每一个人与同伴都相隔半个马身的宽度;另外一半则摘下挎肩的弓箭,保持在槊手前十步的距离。

这是一个最标准的乌丸式攻击队形,首先马弓手们会放缓速度,射出第一和第二支箭,令敌人造成混乱,这时候槊手大举突前,用长槊和矛对敌人进行扫荡与刺杀,一举贯穿阵形。马弓手们会再度射出第三和第四支箭,并向两侧偏离,走过两条弧线,在战阵的另外一侧与破阵而出的槊手会合。

颜良的部下只有五百人,所以没打算长时间跟敌人纠缠,一旦突破敌阵,就可以轻松回到大营。这次会面,比颜良想象中收获要大,如果能和汉室搭上线,那对冀州一系将有极大的好处,还有什么比辅弼天子更能赢得声望的呢?所以他急于返回,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沮授。

“将军,东方与南方都有敌人踪迹!身后也有敌人跟进。”斥候飞快回报。颜良点点头,杨修果然没说错,曹军得了消息,派了三路兵马来围剿。不过颜良也没说错,这些人在他眼中,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

目前挡在他们与大营之间的,是一大队步卒。大戟和长矛林立,队形颇为严整。他们选择的位置很巧妙,右侧是黄河,左侧是一处绵延的丘陵,队形正好卡在中间。想要攻击他们,唯有做正面突击。仿佛算准了袁营不会出来接应,这队曹兵的背后甚至不做防备。

颜良在马上观察了一番,弹了弹手指,让队形变得更狭长一点,这样虽然牺牲了侧翼的安全,但让正面的穿透力变得更强。副将提醒他说,他们的后方和右侧的敌人如果施加压力,整个队伍将会陷入危险。

“不用理睬他们,专心突破眼前的步阵便是。”颜良想了一下,又下达了一个指令,“让骑阵的左队突前一点。”副将领命而去。

五百匹乌丸骏马一齐奔驰起来,声势极为浩大。大地微微地震动着,如同一头远古巨兽踏地而来。徐晃站立在阵形后方,神情严峻,宛若碣石般沉稳。手旁的鼓兵不疾不徐地敲着鼓点,提醒每一名士兵严守在自己位置上,而战阵两侧的督战队则半举大刀,严厉地监视着任何可能出现的逃兵。

士兵们聚精会神地抓紧手中的长矛与大戟,矛尖斜挑,戟头高立。敌人的骑兵冲过来,会首先被长矛刺中,然后戟头会狠狠啄下去,用锋利的刃凿破骑手或马的脑壳。

弓弦声响,他们身后的弓手开始放箭,这意味着敌人已经进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很多人滴下了冷汗,呼吸变得急促。鼓点声一变,徐晃发出了一个明确无误的指令:“聚!”

听到命令,士兵们齐刷刷地向右侧的同伴挤过去,让彼此身体靠得紧紧的,一点缝隙不留。这是抵御骑兵冲击的必要措施,一则让阵型变得更加致密;二则让士兵彼此夹紧,即使有人想转身逃走也不可能。

徐晃嘴唇紧抿,不再给出任何指示。他已经看到,那些骑手俯低了身体,一手持槊,一手抓住马脖上的缰绳,双腿紧紧夹住马肚子,这是即将发起突击的姿态。下一个瞬间,骏马汇成的大浪将会狠狠地拍击在礁石之上,发出惊天动地的撞击,他甚至可以嗅到即将四溅的血腥。

可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敌人那边传来几声号角,在战阵左路突出的骑兵突然放缓了速度,开始向右侧急转,而其他敌骑也随即拨转马头,陆续转向,阵型丝毫不乱地在徐晃的阵前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向右边反转切去。

这让徐晃和他的麾下都愣住了,感觉就像是用尽全身力气打出一拳,却打空了。此时整个阵型已经被挤得很密实,无法散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离去。只有弓手们还在拼命放箭,希望能留下一些战果。

这一个漂亮的阵前急转不光是避开了步阵的锋芒,而且让徐晃的部队陷入混乱。这个拒马阵型聚得特别密实,重新散开排列成追击队形要花不少的时间,等于是短时间内瘫痪在了原地。

可是,颜良到底是什么打算呢?徐晃一边重新调整部署,一边在心里琢磨。颜良的右侧是一道连绵的丘陵,他不可能越过徐晃的阵势突围。骑兵们唯一的出路,是转向南侧或者回头向东,但那两个方向有关羽和张辽的追兵。徐晃眉头紧皱,怎么也想不通颜良会如何破这个局。

而颜良此时已经率队全体转向了南方,一阵马匹嘶鸣,为首的骑士很快攀过几丛乱石杂草,大声喊道:“前方三百步,有敌!旗号,关!”颜良点了点头,纵马冲到队伍的最前列,大吼道:“关羽阵前叙话!”

对面的部队稍微停滞了一下,很快一员手提长矛的长髯大将驱马出现在阵前。颜良打量了他一下,大声喊道:“汉室兴旺,匹夫有责。关将军何不随我去见袁公。”

关羽不以为然地摆了摆长矛,对这个建议不屑一顾。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大战前的叫阵劝降已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仪式,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在里面。颜良对关羽的反应也不意外,他从来没打算单靠唇舌就说服关羽——刚才杨修给了他一个绝妙的提示。

于是颜良运足气力,又发出一声大吼:“玄德公正在黎阳做客,将军不要自误!”这一声出来,对面的关羽脸色骤变,连带着他身后的士卒都一阵骚乱。

谁都知道关羽和玄德公的关系,也都知道关羽如今在曹营的微妙地位。此时颜良这一声喊出来,关羽立刻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若是二话不说直接开打,等于宣告与昔日主公彻底决裂;若是不战而走,却是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颜良这句话真伪难辨,万一只是随口大言,玄德公根本不在河北,关羽便会立刻成了吕布一样的笑柄。

关羽麾下的士兵都是临时调拨来的,谈不上什么忠诚,他们此时听到,无不心怀疑虑,阵型出现了混乱。颜良看到对方心意动摇,不失时机地下令骑兵们发起突击。

骑兵们纷纷催动马匹,再度摆成进攻的姿态。关羽回过头去,拼命挥舞着长矛,督促士卒尽快摆好队形。可他的控制明显变弱了,很多人还没摆好木盾,很多人还握着弓箭,不知所措地呆望着前方。踏破这一盘散沙,实在是轻而易举之事。

这时候,意外发生了。袁军的后队突然发生骚动。还没等颜良搞清楚怎么回事,一名斥候飞奔而来,惊慌地对颜良说:“后方,敌袭!”

颜良眉头一皱,登高去望,看到一大队曹兵骑手已经楔入后队,双方的加速距离都不够,只能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混战搏杀。不断有曹军和袁军的士兵跌落马下,杀声四起。不过明显袁军的伤亡更多,因为他们不得不先调转马头,才能与敌人厮杀,而且没有马弓手掩护——他们都留在队列最前攻击关羽。

徐晃的部队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他也没那么多骑兵。那么附近能发动这种规模攻击的,只能是张辽!

“这个混蛋……他不怕我会杀了吕姬吗?”颜良又惊又怒。

从刚才开始,张辽的骑队就一直遥遥地缀在后面,虚张声势地跟随着。颜良只道他们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没有多做提防。他的想法很简单,就算杨修是个骗子,张辽也绝不敢翻脸动手,除非他不再关心吕布女儿的生死。

可张辽居然真的翻脸了,而且还选在了这么一个时机。他利用袁军背对自己发起进攻的时机,狠狠地给了颜良屁股一下。

可是颜良此时已经无法叫停进攻。袁军的前锋已经插入关羽的阵势,霎时间就有数十名士兵被长矛挑翻,还有更多人被高大的马头硬生生撞倒在地,再被铁蹄践踏,惨呼连连。原本不算严整的阵线一下子被敲开一个大大的血色缺口。骑兵们争先恐后地从这个缺口涌进去,迅速朝前方同伴的侧翼补位,很快形成足够的宽度,减少接敌方向。

关羽的步卒一下子被打懵了。弓手们平举短弓,不管不顾地把箭射向缺口,即使误伤也在所不惜;被长矛格挡的步卒们纷纷抓起短戟,朝着身陷阵中的袁军前锋疯狂地掷去,以期能阻挡他们前进。一些老兵试图抓起地上的大盾,发现它们居然被过于紧张的新兵踩在脚下。老兵们大声推搡,新兵们只得惊恐地持刀扑上前去,反而让阵形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只要颜良的骑兵源源不断地冲入缺口,继续扩大战果,那么关羽的部队很快就会被打得分崩离析。可是后续部队已经被张辽的骑兵缠上了,无法脱身,反而造成了前后分离的状况。

关羽部队逐渐从混乱中回过神来,如梦初醒的各级指挥官开始组织反击。数十名身披皮甲的戟士排好了长列,在屯长的喝令下,一齐高抬长戟,然后狠狠地啄下去。每次凿击都能击穿几匹马或骑手的头颅。滴着鲜血和脑浆的戟头再度被抬起,戟士们大喝着上前三步,继续对敌人进行打击。对于这种人,失去速度的骑兵没什么好法子对抗,战马的嘶鸣和骑手的呼救声此起彼伏。

在他们的鼓舞下,其他士卒拔出环首刀,从两翼聚拢过来,把缺口封闭,让前锋身陷阵中无法自拔。骑兵的优势在于奔驰,当他们停下脚步陷入步卒的沼泽时,处境会变得十分悲惨。他们被迫从马上跳下来,拔出短剑,背靠着坐骑跟敌人对砍。马上马下的优势骤然逆转,很快这些手握短刀的骑兵,就生生被长达七尺的步矛搠死。不时还有受惊的马匹把骑士甩下,负痛狂奔,然后被几支利箭钉住,跌倒在地动弹不得。

颜良眼见到前后都受到挫折,勃然大怒。拍马往回冲了几步,愤怒地大喝:“张辽!你……”话音未落,一支又狠又稳的箭射过来,正中颜良的左肩。远处的张辽放下硬弓,面无表情。

颜良身子晃了晃,眼前一片发黑。他强忍疼痛举起右臂,却发现身边连一个传令兵都没有了。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这蹄声强健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巨鼓之上,让心脏为之一颤。

颜良猝然回首,猛见一团火焰烧到面前。当他看清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匹时,前胸已经被一把长矛刺入——而长矛的另外一端,正被关羽紧紧握着。他在张辽射箭的一瞬间,从混乱的前线冲到颜良身边,那匹赤红骏马的速度,实在是叹为观止。

“玄德公正在河北行辕,你敢……”颜良一把攥住矛柄,拼命吐出几个字来。关羽的眼神微变,手中的长矛却丝毫不放松,一口气贯穿了颜良的前胸,还狠毒地拧了几拧。颜良在马上不甘地摇晃了几下,眼神迅速黯淡下来,整个人从马上重重摔在了地上。

关羽翻身下马,从尸体上抽出长矛,一股鲜血从创口激射而出,喷了他满脸血污。关羽擦也不擦,俯身摘下颜良的头盔,用矛尖高高挑起,一边纵马驰骋,一边仰天大吼:

“颜良,授首!”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还在拼命抵抗的袁军瞬间士气崩溃,除了那些身陷重围的士兵以外,其他人都纷纷选择放弃抵抗,朝着大营的方向逃去。他们很快绝望地发现,必归之路上,正横亘着徐晃的军团……

远处张辽看到关羽高举着大矛在战场上来回驰骋呐喊,放下手中的硬弓,喟叹道:“想不到,云长他真的动手了。”他身旁的杨修一脸轻松地问道:“文远你把这么大一份功劳让给关将军,心中不觉得可惜么?”

张辽摇摇头:“云长自从来到曹营,没有一日不在苦闷中度过。我明白他的心意。他斩杀颜良,不是与玄德公决裂,而是给曹公一个离开的理由。”

“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别人眼里,可未必是这么回事。刚才颜良那一声‘玄德公在河北’,听在耳里的人可不少呢。”杨修露出嘲讽的神情。

张辽长长叹息一声,伸手摩挲了一下坐骑的耳朵,不再说什么。他忽然又想到什么,犹豫地问道:“颜良一死,沮授必会知晓。我这么做,真的能保吕姬无恙?”

杨修看他的眼里满满的都是担忧,宽慰道:“这一场仗意义重大,曹公一定会把功劳归于关羽一身,大肆宣扬,所以沮授怪罪不到将军头上;再者说,失去颜良的冀州派风雨飘摇,只会更加倚重于你,吕姬反而更加安全。”他身子微倾,声音也放低:“我向将军保证,会有人去把吕姬救出来,绝无差错。”

听完杨修这一番分析,张辽怔怔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开口:“这一切,早就在你的算计中吧?”

“嗯?”

“从一开始,你以言语挑拨我们三个,就没打算放颜良离去。你想借他的死,逼我和云长上你们的贼船,对吧?”

“文远,你何必想那么多。”杨修打断他的话,“做一个简单的武人,在这乱世里也是种幸福。”张辽却坚持道:“只怕想得太过简单,死得更早——既然你拉我上这船,就该把一切说清楚!”他剑眉斗立,脸拉得更长了,一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愤懑神情。

杨修无奈地把骰子收进袖子里,修长的手指灵活地梳理着坐骑的鬃毛:“我不妨告诉你,今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郭祭酒安排的。”

张辽一惊,随即醒悟过来:“那份天子制书,只是郭祭酒设下的饵喽?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汉室参与,对不对?”

杨修狡黠地看了他一眼:“郭祭酒是这么打算的,不过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他虚张声势,我顺水推舟,不是什么事都要遂他的愿。”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张辽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杨修见他有些迷惑,道:“如今颜良之死这一份大礼,恐怕是要礼分三家。”

张辽转过头,向战场上望去。此时厮杀已经逐渐平息,四千精卒合围七百如丧家之犬的骑兵,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随着最后一个试图抵抗的袁军骑手被乱刀砍杀,喊杀声消失了。黄河之水哗哗地奔流着,人与马匹的鲜血将绿油油的河畔草地染成暗红颜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道。曹军士兵们在战场上逐一搜捡,翻动尸体,若有还喘息的,就一刀搠死。在更远处的高丘上,关羽把大矛支在地上,颜良的头颅高高悬起,他下马背靠坐骑,似是疲惫之极,目视前方,默不作声。夕阳映衬之下,他颀长的身影宛若战神。只是脸上沾满血污,无法分辨此时他的表情为何。

张辽回过头来,似乎已经有了答案:“曹军首胜,这是送给曹公的大礼。”

“不错,你继续。”

“颜良一死,玄德公必被袁绍所杀。届时云长只能待在曹营,却绝不会诚心投向曹公。他若想继续效忠汉室,也只剩下一个选择。我和云长,就是送给汉室的大礼。”

杨修赞许地说道:“文远你能想到这一层,却也不错。那这三呢?”

张辽思忖片刻,沮丧地摇摇头:“这第三礼我猜不到。”

杨修微微一笑,抬起手,向着即将没入地平线的落日,如同要把那日头抬起来。

“这第三礼,乃是助那一条潜龙腾渊、旭日复升。”

这个时候,铛铛铛铛的锣声在战场四周响起,诸部开始聚拢队形,鸣金收兵。官渡的第一战,就在这如丧乐般的金鸣声中结束了。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