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泗水 沂水 洙水(1)(2/2)
又东过平阳县西。
县即山阳郡之南平阳县也。《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齐田盻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者也。王莽改之曰黾平矣。泗水又南迳故城西,世谓之漆乡。应劭《十三州记》曰:漆乡,邾邑也。杜预曰:平阳东北有漆乡。今见有故城西南方二里,所未详也。
又南过高平县西,洸水从西北来,流注之。
泗水南迳高平山,山东西十里,南北五里,高四里,与众山相连,其山最高,顶上方平,故谓之高平山,县亦取名焉。泗水又南迳高平县故城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封丞相魏相为侯国。高帝八年,封将军陈锴为橐侯。《地理志》,县故山阳之橐县也。王莽改曰高平。应劭曰:章帝改。按本《志》曰王莽改名,章帝因之矣。所谓洸水者,洙水也,盖洸、洙相入,互受通称矣。
又南过方舆县东。
汉哀帝建平四年,县女子田无啬生子。先未生二月,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三日,人过闻啼声,母掘养之。
菏水从西来注之。
菏水,即泲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泽也。而东与泗水合于湖陵县西六十里谷庭城下,俗谓之黄水口。黄水西北通巨野泽,盖以黄水沿注于菏,故因以名焉。
又屈东南过湖陆县南,涓涓水从东北来,流注之。
《地理志》故湖陵县也,菏水在南,王莽更曰湖陆。应劭曰:《尚书》一名湖陵,章帝封东平王苍子为湖陆侯,更名湖陆也。泗水又东,迳郗鉴所筑城北,又东,迳湖陵城东南。昔桓温之北入也,范懽擒慕容忠于此。城东有《度尚碑》。
泗水又左会南梁水。《地理志》曰:水出蕃县。今县之东北,平泽出泉若轮焉,发源成川,西南流分为二水。北水枝出西迳蕃县北,又西迳滕城北。《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薛侯曰: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者也。
汉高祖封夏侯婴为侯国,号曰滕公。邓展曰:今沛郡公丘也。其水又溉於公丘焉。
县故城在滕西北,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按《地理志》即滕也。周懿王子错叔绣文公所封也。齐灭之,秦以为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恭王子刘顺为侯国。
世以此水溉我良田,遂及百秭,故有两沟之名焉。南梁水自枝渠西南,迳鲁国蕃县故城东,俗以南邻于漷,亦谓之西漷水。南梁水又屈迳城南,应劭曰:县,古小邾邑也。《地理志》曰:其水西流注于泲。泲在湖陆西而左注泗,泗、泲合流,故《地记》或言泲入泗,泗亦言入泲,互受通称,故有入泲之文。阚骃《十三州志》曰:西至湖陆入泗是也。《经》无南梁之名,而有涓涓之称,疑即是水也。戴延之《西征记》亦言湖陆县之东南有涓涓水,亦无记于南梁,谓是吴王所道之渎也。余按湖陆西南,止有是水。延之盖以《国语》云:吴王夫差起师,将北会黄池,掘沟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于济。以是言之,故谓是水为吴王所掘,非也。余以水路求之,止有泗川耳。盖北达沂西,北迳于商、鲁而接于济,吴所浚广耳。非谓起自东北受沂西南注济也。假之有道,非吴所趣,年载诚<耳少>,人情则近,以今忖古,益知延之之不通情理矣。泗水又南,漷水注之,又迳薛之上邳城西而南注者也。
又南,过沛县东。
昔许由隐于沛泽,即是县也。县盖取泽为名,宋灭属楚,在泗水之滨,于秦为泗水郡治,黄水注之。黄水出小黄县黄乡黄沟。《国语》:吴子会诸侯于黄池者也。黄水东流,迳外黄县故城南。张晏曰:魏郡有内黄县,故加外也。薛瓒曰:县有黄沟,故县氏焉。圈称《陈留风俗传》曰:县南有渠水,于《春秋》为宋之曲棘里,故宋之别都矣。《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宋元公卒于曲棘是也。宋华元居于稷里。宣公十五年,楚围宋,晋解扬违楚,致命于此。宋人惧,使华元乘闉,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曰:寡君使元以病告。弊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