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友谊啊(1/2)
时间很快到了三月中旬,年初爆发的战争,此刻进入一个都不敢大动的敏感期,在得知陕甘大军败退回潼关之后,慈禧和光绪都看到了危险,奕力主北线防御,等待洋人有所突破,他把希望寄托在日本和英国增兵之上。
各部重臣除了支持奕外,想不出其他办法,单靠大清的力量,似乎已经无法剿灭刘奇,若不是刘奇重病不能见人的传言天下皆知,恐怕都没人看好大清国。
这么说不仅仅是此番大战,破虏军几路取胜,连洋人都招架不住,还在于大清国终于进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一年前在热河闹事的金丹道被载津宰杀一番后,其首领杨悦春逃到多伦附近,消停了些时日,见清兵无暇大军来剿,再次作乱,等满清和洋人勾结,开始围剿刘奇时,杨悦春已经重新啸集万人,先是往北乱杀一气后,趁着大清国重兵南移,杀回赤峰一带,他们带来的破坏,远比刘奇大得多,蒙汉之间的大对杀,让更多蒙古人北移,而汉人则南移,到三月,杨悦春已经堪比当年的苏长水和柳午天。
虽说人数上比苏长水差得远,但塞外是大清国空虚之地,而且杨悦春在塞外,除了抢掠,根本没有能支撑他造反的物质基础,因此,惊人的破坏下,在赤峰自称为平清王的杨悦春成了大清国另一个心腹大患。
在南方,为围剿刘奇,各省督抚都不得不加大各种税费的征集,搜刮各种物资,百姓压力巨大,一些地方,因地方官搭车搜刮,几乎没活路的百姓终于开始造反,虽说比不上刘奇那种浩大声势,但却如星火一般,四处烧。
一些落草为寇之人,也做起打天下的美梦,打着各自旗号,开始扩张地盘,到三月时,光湖北北部,破虏军退出后,张之洞难以控制的真空地带,就有十一个称王的,湖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合起来七八个王也是有的。
要命的是杨昌浚曾经用于借口的河湟不稳,一语成谶,河湟一地爆发大规模冲突,官府弹压不住,眼见着已经是造反的势头。
除了死守直隶,等洋人救命,大清朝廷已无招数,荣禄退兵是必然的,奕希望这他能守住顺德府到冀州府一线,而攻打德州的大军,也只有退守河间、沧州一带,令奕稍感安心的,是破虏军海军已经不复存在,他不用担心海路。
至于慈禧暗示是否到西安暂避一事,奕觉得可以做些准备,不过他向慈禧表示,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不能轻动,他主张沧州一线不破,不用去西安。
而载津依旧无解和郁闷,他发现除了可以折腾刘奇,并无其他化解危机的办法,也没有什么机会,实现他的野心。更让他担心的是,张青禀报所府里多次发现有人夜里闯入,虽说只是最外围,而且并未造成什么损失,可载津心里发毛,除了刘奇,还会有谁这么惦记他
朝中人谈论刘奇何时病亡的话题,也让载津无语,他很想骂这些蠢货,若真如消息所言,那山东,那破虏军就一点都不紧张,不异动可他又怎么告诉他们,若不是他折腾,刘奇会好好的露面!怎么就没聪明人呢
要能猜到刘奇无恙的聪明人,可真不好找,毕竟事情太诡异了,相反,不聪明的到还猜出些来。
比如哈根,这位驻泰安领事认为刘奇啥事都没有,他的猜测是刘奇故意不见人,以此让各国犯错,这种猜测虽说奇葩,却击中了事情的本质,刘奇生病是假的,只要相信这一点,任何决断都会变得不一样。
哈根当然也不是瞎猜,他在泰安有他的优势,一开始刘奇遇刺传言出来后,泰安仅仅慌乱了几天,便恢复平静,这之后除了街头巷尾有忧心言语,官府没有任何异动,他见不到刘奇,但从后来去见谭嗣同,从谭嗣同并无多少压力的表情上,他就能断定,兰婧王府运转一切正常。
而这几日和谭嗣同商谈六国俘虏一事,更是明显,这档事谭嗣同能决断,背后没有刘奇支撑,完全不可能!
让哈根感觉难受的,是他的谈判对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谭嗣同说他是兰婧王任命的主谈判官,名字他从未听过。
谈判伊始,他就领教了厉害,这人德语、法语、英语随便来,地道得他都拙舌,而且话多得让人难以招架。
他不知道,陈季同这么做既有炫耀,也有外交谈判技巧在里面,其目的,就是告诉哈根,你别蒙我,我啥都知道!
哈根一开始不知道陈季同跟他扯什么老朋友,友谊这些事情,和他调停有何关系,更不明白陈季同为好多交易停滞,青岛封锁这些事情惋惜要做什么,直到陈季同和他大谈欧洲格局,德国的地位后,他开始警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