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青春 > 晚清风云 > 第221章 各有各的想法

第221章 各有各的想法(1/2)

目录

正月十五刚过,北京城张灯结彩,光绪帝大婚的时候到了,到了二月,慈禧也将正式移交全部权利,谓之皇帝正式亲政,两件大事让北京城上下忙得不亦乐乎,各国公使也掺杂其中,借此机会和一些王大臣们走动往来,这其中,德国公使巴兰德尤为活跃,他当然不是为光绪亲政而走动,相反,他是在探听京城重臣的一些想法和态度,对山东那个反贼的态度。

巴兰德很清楚,大清国是必定要找机会再出兵山东的,这毋庸置疑,他需要了解的是,各部重臣的意见是否统一,大清国做了哪些准备,以此来评估大清国和刘奇之间战争的胜负可能。

因神机营用的火枪,请的教习,皆是德国人,巴兰德很清楚神机营的情况,这支大清精锐,看似强大,不过问题也多,一来是神机营全为满族人,补充兵员的面就小太多了,二来是神机营山东一战,虽说石破惊天,但其火器上的优势也是不能忽视的,巴兰德相信,山东那个反贼不会重蹈覆辙,单从他毫不犹豫的就接收了哈斯的全套机器,就能看出,刘奇对这些东西的重视程度远超大清国,加上他比载津更有调配一切资源的优势,以后再战会怎样,不好说。

德国在中国算不上老大,可巴兰德却在驻华公使中是老大,他是各国在北京公使团的领袖,做事急,且有些霸道的风格,他的一些见地和做法,相对来说,还是公允一些,为扩大德国在华利益,巴兰德不但盯着大清国朝中重臣,也关注着那些后起之秀,比如载津。

载津贝勒是他比较认可的人之一,他的一些做法和言词,让巴兰德感觉这位贝勒有可能成为大清国重要的人物之一,当然,年轻是他的劣势,光靠神机营这个职位,要想成为军政都有影响力的人物,需要很长的时间。

当山东起战事时,巴兰德是没有太多关注的,洪、杨的例子在那里,只是一些消息的汇总后,巴兰德有些惊讶了,刘奇火枪至上的做法几乎和载津一样,而且比载津还过分,更为重要的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山东反贼火枪来源追查让巴兰德知道了刘奇破虏军最先的火枪,是德国制造的。

虽说那件事情最终因托德的无影无踪不了了之,但巴兰德知道,哈斯没有说出全部实情,刘奇火枪的来源,一定是瑞记洋行弄的。可以说,没有敏锐的眼光和想法,哈斯山东之行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一切果然如巴兰德预料的,刘奇对合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是让哈斯先建立一个渠道的,却没想到哈斯带回来的居然是胶澳,历史上,德国人垂涎胶澳,这个改变的历史中,他们依然垂涎,有胶澳,就可以和英法,以及后来居上的美国抗衡。

有些欣喜若狂的巴兰德没想到,国内一些人如此贪婪,以刘奇还缺乏实力,趁火打劫的提出永久占据胶澳,真让他恨不得回去狂踢这些人的屁股,有必要么只要胶澳在手,凭借德国的力量,也一样可以长久占据,何必说得这么明白,激怒中国人。

让巴兰德再次惊讶的,是刘奇居然答应了!只是他和哈斯一样,反而没了欣喜,在他的印象中,中国人若是有人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定是不考虑后果了,这让他感觉有些害怕。

事已至此,不可能改变,巴兰德思考的,是想法修复这种完全不平等的关系,换句话说,他需要考虑给刘奇礼物,足以弥补失去胶澳的礼物,当然,这礼物对德国也是有利的。

支持刘奇,让他成为中国的霸主,或者是割据一方的霸主,这是巴兰德认为的最佳方案,而且顺带还可以扩大德国在刘奇管辖下的贸易,可谓一举多得。

但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大清国得知后,势必和德国决裂,哪怕不敢硬来,但靠拢英法美,遏制德国在大清国沿海势力也是可以的,这或许会是丢西瓜捡芝麻的买卖。

不过巴兰德还知道一点,英法美也是利益至上的家伙,一旦刘奇占据更多地盘,而大清国拿他毫无办法,必定会用各种手段,威逼诱使刘奇和他们合作,谋取更多利益,大清国也就是筹码而已,将成为他们两头占便宜的筹码。

可怜的中国人,巴兰德有些感叹,这个曾经的东方大国,迟早要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不,或许已经是了。

牌桌已经摆好,德国这个赌客上不上桌迫在眉睫,巴兰德唯有详细掌握大清国上下的动向,看清他们还有多少实力,才能向国内做出最后决定,当然,他也清楚,哈斯早已迫不及待的要占据刘奇地盘上的生意,这不仅仅是和英法竞争,还是和国内竞争。

其实这些思考,也只是巴兰德自己在分析,德国国内早已冲着上桌而去,在一些人看来,和大清国的关系是无关紧要的,说白了,德国想要做什么,根本不用管大清国的脸色,包括刘奇在内,听话了,支持一下,不听话,硬来便是,反正胶澳此刻已经不是大清国的了,唯一担心的,反倒是在华的其他国家。

只是巴兰德只看着大清国,看着英法美,却忽视了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日本,早已秘密制定了要称霸亚洲,从大清身上捞足便宜的日本人比英法美更关注中国各地的情况,德国人的一些异动,早已落入他们的眼中。

哈斯两度去泰安,德国货轮停靠胶澳,烟台德国商人变卖家产这些事情,日本人早已知道,一个消息还显示不出什么,多个消息汇在一起,日本人便得出一个结论,德国人已经介入山东,并且和刘奇达成了一些秘密协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